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0的文章

黛安賽特菲爾德《第十三個故事》:在虛實之間

這篇是去年(哇,真久)參加心得寫作比賽的作品。 小說原文名稱: The thirteenth tale 作者:Diane Setterfield 一、 相關書訊 《第十三個故事》是作者黛安‧賽特菲爾德的第一本小說。作者以自己最執著與好奇的「童年」與「記憶」作為故事主幹,並將閱讀的樂趣轉化成美麗雅致的文字,塑造出一個氣氛濃厚,以糾纏難解的謎團、精神病患、古典英國小說、真假交錯的敘事為元素的小說。故事的源頭有二,分別是作者做過的一個夢和她以前認識的一位年輕學生,他生下來就是雙胞胎,可是他的孿生兄弟卻死了,而他是在十八歲那年才發現這個秘密。作者的說故事才華之高,更讓許多讀者誤以為書中的薇妲‧溫特真有其人,在亞馬遜網路書店的討論區提問。

丹尼爾凱曼《丈量世界》:那些自己很執著的(超短心得+佳句摘錄)

我很難立刻說自己喜不喜歡這本小說。角色對於自己在意事物的執著,我完全能夠理解,但讀的時候卻不斷感到一股難以言喻的疲倦。 以下則是佳句摘錄:

法伊莎桂妮《明天準會不一樣》、約翰波恩《穿條紋衣的男孩》讀後感

《明天準會不一樣》 要讀懂這本書,我想除了要懂法文、阿拉伯文,還有一點──請讀原文。 會這麼說,是因為作者法伊莎‧桂妮玩了點小小的文字遊戲。一開始,主角的口頭禪是「明天還是會一樣」(Kif-kif demain),事情比較順利後,則變成「明天準會不一樣」(Kiffe-kiffe demain);前者是阿拉伯俚語,後者是法文俗語。對非母語人士而言,這不啻是種文字遊戲,但對嫻熟阿拉伯文、法文,乃至對法國移民族群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而言,這都反映移民社會的種種面向。 譯者繆永華在翻譯時,除了盡可能保留原著的口語感,還加入些許時下青少年的慣用語句。像是「納比爾是個憨兒」、「......自以為是,老在那邊機機歪歪!」(P38) 不過,在閱讀時,我不太能夠完全了解(或者說忍受)桃瑞雅在書中後段的情緒變化──比翻書還快!作者對此的解釋是:「桃瑞雅是如假包換的青少年,翻臉比翻書還快,常常會變來變去。」 本書不只反映法國市郊國宅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還帶領讀者,親身到那走一遭。

如果──寫給不能留白的日子

如果讀乏了,那就 化成一尾蠹魚 在葛內樂街七號,會心一笑 與衛夫人體悟 高峰墜石,千里陣雲 夢回瀟湘 在每一片紙頁之境,擊壤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