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人生:寓意良善、製作精緻,但能更好

沒想到竟然斷斷續續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看完改編自紀寶如傳記的電視劇《珍珠人生》,甚至最後一集還放空觀賞。這部戲不會不好看,之所以花了那麼長時間才看完,除了忙碌,還跟拍攝手法、劇情內容有關。



一、改編取向
以戲劇改編來說,《珍珠人生》似乎想將電視劇與紀寶如的真實人生做某種分隔,例如更改人物名稱與人物數目、更動部分故事情節(例如珍珠童年被關在房間內,戲劇中的原因是阿嬤怕珍珠逃家;自傳中則是因為居於華西街,環境混亂,關小孩以避免發生意外)、創造林嘉和這個虛擬人物。然而戲劇尾聲時珍珠到新加坡舉辦簽書會,自傳封面與海報的作者名字標示「魏棻卿」,與執筆《愛,逆轉勝》一書的作者相同,看起來並不打算完全切割兩者。

這樣做法很難說好壞,直接以真實人物名字、家庭為藍本,會讓曾經經歷紀寶如童星全盛時期的觀眾們產生更大的共鳴與帶入感,但是在改編時能更動的地方就會受限,未必能在有限時間內清楚闡明;改成以虛構名字進行編寫,能因應劇情需要進行更動的空間比較大,比較不會讓人詬病與史實差距過大或不符史實。《珍珠人生》選擇有點取巧的方式,可能是不希望大家對號入座、只專注於「紀寶如」而忽視主人翁想傳達的信念,也想提醒觀眾故事中的一切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只不過藉由「紀珍珠」這個化名演繹,只是看到那本書的封面與海報時多少還是會想到紀寶如,瞬間分不清楚孰真孰假了。


二、劇本結構
看得出來編劇想打破線性敘事方式,以倒敘法開場,特別選用過去與現在交替出現的手法,凸顯珍珠人生的今昔變化。然而以前面的劇集來看並不成功,問題出在今昔交替卻沒有真正發揮各有故事又相互照映的效果。例如中年珍珠探視待在療養院的歌仔戲小生秀蓮,之後老年秀蓮完全沒再出現,這段看完完全不知道劇情要表達什麼,若解讀成銜接小珍珠童年在戲班學戲遇到秀蓮,也不見其他更深入的互動,讓老年秀蓮的出現顯得意義不大;或者用中年珍珠回憶往事的方式帶出青年珍珠、幼年珍珠時期的故事,然而拿掉回憶往事的橋段,也能繼續描述青年/幼年珍珠的故事,導致中年珍珠的橋段多半沒有自己的故事性質,顯得多餘。更可惜的是,前面幾集很多中年珍珠的時間軸常常被切斷成數個小區塊亂跳,讓戲劇節奏散亂,有時候還會打亂本來流暢的青年/幼年珍珠故事線,對觀眾來說很難串起前後因果。

除了結構不易理解,《珍珠人生》的戲劇情緒從進入成年珍珠開始變得異常悲情。這當然跟主人翁的親身經歷有關,再怎麼改編都不可能轉變為喜劇,可是不斷用直白滿溢的方式告訴觀眾「我很慘我很慘」,反而無法讓觀眾投入其中,只感覺到強烈的負面能量。這股強烈的負面能量也是讓我看得很慢的主因,因為生活已經很有壓力了,連休閒都要被負面能量轟炸,實在很難有心情密集、連續觀賞這麼有壓力的故事。之所以撐下去慢慢看完,完全是震懾於楊可涵的表演,把珍珠內心的恐懼、不安、痛苦、執著與渴望演得絲絲入扣,看到後面已經不覺得是演戲,而是珍珠發自內心、深入脊髓的情緒;紀寶如的表演更是讓人看得既佩服又心痛,佩服她無論眼神、表情、眼淚或語氣都傳神表達紀王桂枝(以下簡稱紀阿嬤)的人物特性,心痛她到底有過什麼經歷,能演出這樣的情緒,暗暗祈禱不要再有任何人歷經與她相仿的人生。

雖然在結構與情緒上還有調配的空間,《珍珠人生》中仍有不少出色的戲劇手法。例如小珍珠退場換大珍珠登場的方式、透過鏡子映照出珍珠內心最深層的想法、大小珍珠的對話與和解,都讓故事表達多了些變化,簡潔明快傳達背後含義。


三、製作上的優點
《珍珠人生》的製作本身還是有不少優點,例如配樂使用得恰到好處,切合劇情,份量跟使用時機不過分多也不過分少,又富含變化。另一個驚喜是海報設計,透過鏡子映照出大珍珠台前台後的情緒,桌上的音樂盒則是穿著芭蕾舞衣笑容滿面的小珍珠,象徵看似風光實則不自由的童年。


四、愛與寬恕的歷程
人生面對諸多困境,如何走出來,端視個案的心態。《珍珠人生》給予的藥方是愛與寬恕。回顧珍珠的一生,不難發現缺乏愛的生命歷程,讓珍珠一次次跌入更深的深淵中。

由於迷信、大人間無法說破的心結,讓珍珠始終無法從大人的身上獲得無條件且堅持的愛。雜菜嬤會因賭博結果、酒醉對珍珠責罵痛打,讓珍珠內心充滿矛盾,形同讓珍珠在剛開始學習與世界互動時,就種下渴望愛又充滿不解怨嘆的矛盾種子;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遇到其他人與珍珠的衝突時,雜菜嬤多少會優先考量珍珠的感受。

相形之下,紀阿嬤對珍珠的愛比較複雜。一則對紀阿嬤而言,珍珠的生母麗卿是讓她家庭失和的主因,連帶牽怒珍珠;二則紀阿嬤迷信,當算命仙表明珍珠會導致家破人亡時,兩個因素讓紀阿嬤根本不想正眼看待珍珠;三則紀阿嬤的求好心切與好排場,她接納珍珠是因為發現珍珠有演戲天分,讓她感到光榮,希望珍珠能做到最好,讓她對珍珠的愛某種程度上變成有條件的愛;四則隨著家裡經濟狀況變差,她不得不靠珍珠在演藝圈賺得的收入維持家裡生計。然而紀阿嬤不能否定珍珠與自己的血親關係,加上珍珠確實帶給她快樂的時光,讓她明白自己再怎麼希冀珍珠賺大錢,也不能安排會讓珍珠傷身傷心的活動,所以才會耳提面命要求珍珠不能跟演藝圈的人交往、不安排飯局、看緊珍珠避免受外界誘惑。由於生命歷程跟紀阿嬤綁得很緊,這段充滿情緒矛盾的經歷強化珍珠內心的矛盾,她沒辦法理解口口聲聲說愛自己的紀阿嬤,為什麼要做出那麼多傷害自己的事情,甚至強迫自己做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促使她想反抗的念頭。

珍珠與父親、養母美雪和生母麗卿間的愛也充滿缺憾。父親常常因為珍珠違反傳統而斥責打罵,也不常主動親近她,導致珍珠與父親間有明顯距離感;生母麗卿雖然發自內心想照顧珍珠,可是她背負介入紀家婚姻的原罪,讓理虧的她只能一再退讓,甚至離家出走,以求成全,這些都讓珍珠打小認為生母並不重視自己;而內心充滿苦楚的養母美雪,面對自己丈夫外遇對象所生的小孩珍珠,她很難不聯想到破壞自己家庭的麗卿,連帶對珍珠冷淡、無法給予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即使珍珠長大後美雪用寬容、愛護的心相待,也無法彌補珍珠童年時留下的傷痛。阿公雖然處處維護、疼惜她,可是當發生教養問題時,面對強勢的紀阿嬤,阿公只能屈服,終究不能為珍珠創造一個無條件付出愛的成長背景,而讓珍珠感受到自己不被重視、不被發自內心關愛的互動關係,造成珍珠心裡認知自己是不被愛的。

缺乏愛、充斥情緒矛盾的的生活經歷,讓珍珠沒辦法好好建構對情緒與情感的認知,導致她成年後無所不用其極追求極致、無條件的愛,例如透過未婚懷孕的方式迫使父母同意自己的婚事。當對方有一丁點不符合自己想法時,她的直覺反應是懷疑對方的愛,這也讓旁人不知道如何與她溝通,而她內心的匱乏不斷促使她向別人討愛,可是沒有人可以填滿她的內心黑洞,演變成惡性循環。也因為缺乏愛,珍珠沒有自信、不知道自己本身的價值而容易自責,所以當對她來說是愛的象徵的人(如阿公、文清)過世時,她第一個念頭往往認定自己是殺人兇手,這種愧疚感讓珍珠始終無法原諒自己。極端的情緒反應變成惡性循環,讓珍珠的生活更加糟糕,在無法處理好自己的情況下,連帶傷害到自己的孩子。這也是為什麼關注孩童需求、給予孩童無條件的愛是很重要的事情,當孩童感覺到自己的需求被重視、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是被愛的,那麼他能比較快建立對自己的信心,相信自我的價值。而珍珠的成長過程中幾乎沒有接收到這樣的愛,造成她內心缺乏愛而索討無盡的黑洞,因此她比較難靠自己滿足自己。

讓珍珠走出困境的是宗教力量。宗教某種程度上是讓人產生心理上的依靠,面臨困難時能讓人知道心中有個依循。電視劇在這部分處理得相當小心,不大力歌頌特定宗教的神蹟,而是著重在基督教與主人翁間的緣分、主人翁的體悟。經歷過無條件的愛,能讓人產生心理支柱,縮短從挫折中恢復信心的時間。而珍珠也是體悟到這種愛,才填補缺乏愛的心理黑洞,走出心中的幽谷,開創新的人生。這也是為什麼最終珍珠說出「貝殼含沙才能蘊育出珍珠」「苦難是化妝的祝福」等語,因為宗教信仰讓她找到無條件被愛的歸屬,填補心中的黑洞,相信自我的價值,使珍珠超脫自己固有的情緒看待過往苦難、理解長輩和孩子們心中的痛,解開心結,進而挖掘生命中更多事情,找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珍珠人生》花了不少篇幅書寫愛的重要,寬恕的部分相對描寫得較少,因此說服力相對低了點。劇情中的寬恕,比較像是珍珠從宗教中獲得釋放,開始理解周邊人對自己的傷害,並慢慢放下心中的怨恨,還沒走到完全放下;迫於戲劇進度,只能用偏向大團圓的方式讓大家和解,如果能有更多篇幅描寫寬恕的前因後果與心路歷程,相信能更支撐大團圓的結局。


五、結語
《珍珠人生》作為一部帶有傳福音色彩的電視劇,在改編時試圖用更有創意的方式進行,可惜執行效果不佳,相信再多磨練能有更好的成果。傳福音的部分個人感覺還可以,不是過分強調神蹟的結果,而是著重在當事人的體悟,是相對能讓人接納的手法。劇集想表達的重點在親人間的愛及寬恕,整體寓意良善,可惜稍嫌頭重腳輕,在「付出愛」的題材上有一定可看度,若在寬恕的部分有更多描繪,相信更能觸動人心。



網路觀看平台:YouTube三立華劇 珍珠人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伴侶分離的原因

買物|AIGLE雨靴使用心得

雨後驕陽不負責任心得(無結局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