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克菲耶《長崎》:微小卻巨大的孤寂

這是一本完全不害怕破哏、劇透的小說,故事情節不是主要重點,重點在作者塑造的氛圍與文字背後傳達的情感。

《長崎》取材自曾在日本轟動一時的社會案件:一名男子發現家中有不少東西在他不在家時被挪動使用。他覺得十分奇怪,就在家中裝設網路監視器,沒想到發現家中居然多了一位陌生女子。


作者成功塑造偵探氛圍,然而《長崎》並非偵探小說,若把男主角如何找到女主角當作解題核心,可能會大失所望。小說呈現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在古早社會,同居一處的人們通常關係緊密,情感交流頻繁,有血緣關係者更是如此;到了現代社會,人們對於鄰居瞭解甚少,往往止於長相、姓名、家庭人口概況等基本資訊,要是突然爆發甚麼大事,多半隨口問問,還易招致當事人被窺看隱私之感;至於血親就難說了,由於工商業發達、交通便利,親人不一定住在一起,居住地多半隨著工作跑,在繁忙的生活下,人容易「忘記」和親人聯絡,缺乏情感聯繫,久而久之演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家,除了休憩功能,也成為現代人阻隔塵世的最佳利器,因此當男主角驚覺自己的堡壘中有不速之客,他感覺自己的隱密生活遭到侵犯,甚至想逃離自己的家。

家不只是社會各體的堡壘,也承載人成長的記憶。女主角在信中表示:「全世界的憲法都應該制定一項人權,讓每個人隨時能回到過去對他特別有意義的地方。」人的記憶受到環境影響,有時候特定情境會觸發人的記憶與情感。女主角提出這個觀點,跟自身經歷有關,她不斷在不同空間建構情感與記憶,又一次次被迫離開,情感與記憶持續崩落;當她重回童年住所,分崩離析的記憶再度重建,混雜現任屋主的種種,讓她情願在破敗中繼續生存。一個失業的獨身中年女子,為了重溫這看似基本人權、實則困難重重的「家」的溫暖,讓她無法離開男主角的家。

男主角和女主角均無意傷害他人,兩人追求的不過是現代社會中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男主角要隱私,女主角要一個安定住所,如此簡單微小的希望,卻為他們的人生帶來巨大的海浪,他們試圖對對方產生一絲情感認同,另一方面又承受習於疏離造成的孤寂與排斥心理,因此最終決策一如社會主流思維的想法──他們的情感、生活、人生突然重疊後又再度岔開,和現代人的人際關係模式毫無二致。

作者把場景設於長崎而非東京、大阪等大都會,起先我不理解為何這樣安排,書中不斷提及長崎曾被原子彈轟炸的歷史,加上網路搜尋資料,才明白其中用意。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曾實行鎖國政策,僅開放長崎給外國人進入,長崎應該是當時全日本接觸最多異國文化的地方,解讀成「被外人窺視」也不為過,一如男主角、女主角各自被他人窺視的情境;長崎被原子彈轟炸後,大地了無生機、滿目瘡痍,如同主角們生活安定感被破壞的情緒,不論搬離或入獄,他們只能偏離原有的生活軌道,如同災民被迫踏上與昔日生活截然不同、終點未知的路。

現代人追求的美好生活,究竟是自我的舒展,還是孤寂疏離的醞釀?作者留給讀者深思,且讓大家喝杯茶沉澱,各自建構平衡的方程式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伴侶分離的原因

買物|AIGLE雨靴使用心得

雨後驕陽不負責任心得(無結局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