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曲隨筆|宋冬野、徐佳瑩〈莉莉安〉

第一次聽〈莉莉安〉,無法完全理解歌詞的意思,乍聽之下像情歌,但細聽又好像不是那麼回事,上網搜尋後才知道歌曲背後的小故事。

由宋冬野作詞作曲的〈莉莉安〉,靈感來源是宋冬野一位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朋友。這位朋友在生病期間分裂出三個人,產生一段精神上關於情感的小故事。[1]

故事是這樣的,朋友是女人A,腦子分裂出男人B,兩人相愛、感情非常好,然而有一天因為一些刺激,男人B就消失了,朋友因此感到鬱悶。後來朋友又感覺到自己變成女人A和女人C,她讓女人C幫忙找男人B,並說如果找到了,就告訴對方自己的名字。

宋冬野創作時,基本上依循友人的描述,又增添海邊景色的意象,歌詞就請大家自行尋找、閱讀。

〈莉莉安〉因為徐佳瑩在《我是歌手》翻唱,讓更多人接觸、了解這首歌與原唱者。宋冬野的版本充滿孤寂感,像是一個人獨自漫步在接上,在模模糊糊、沈浸於自身思緒的狀態下走到海邊,吟誦自己的孤獨。情感表達上類似剛結束、失去一段關係時會出現的恍惚狀態,不斷喃喃自語與失魂落魄,最後說出自己名字的時候,像是要試圖找回遺失的自己,又類似只是想向對方表達自己是誰,隱約希望對方不要忘記自己是誰。原版比較看不出來歌唱者扮演的是誰,時而旁觀時而變成主體,交錯之間凸顯恍惚與喃喃自語的失魂狀態。

徐佳瑩的版本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失魂落魄,整體風格比較溫暖,編曲與樂器使用也呈現這個特點。進歌時的低吟,向聽者揭開故事的面紗,轉入副歌時,畫風更加明亮,加入自創曲〈圓舞曲〉的歌詞,加上每次副歌結尾都會唱「莉莉安」,強化自己就是莉莉安、不會忘記自己的名字,點出希望。整體聽起來是經過風浪後追尋自我的過程,演唱者從頭到尾都是主體,輕盈溫暖的音色背後還是有沈重的,只是沈重已經被內化在輕盈溫暖中,意味著傷痛已經融為自己的一部分,就算未來面對風浪,依然會溫柔而堅強地面對。

徐佳瑩版本點此欣賞


宋冬野的版本適合剛進入悲傷狀態的時候,讓人在憂傷惆悵中找到共鳴,彷彿這世界上還有人能完全理解自己的失魂落魄;徐佳瑩的版本類似快走出風暴的狀態,經歷海上飄盪後逐漸找回自己的狀態,是陪伴自己走出傷痛的療癒風格。一憂一暖,皆是好滋味。


[1]資料來源:知乎用戶簽名檔為「欢迎关注我的歌词解读公众号:【读歌记】(微信号:dugeji)」的回覆,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621837 。

留言

  1. 我喜歡你分析歌曲詮釋的文章,之前在〈致姚貝娜的一封信〉留完言後,才發現你有針對〈魚〉這首歌進行分析。
    你的分析讓我對我所愛的歌曲能有進一步的理解,有時候也能和自己心中的對歌曲的解讀互相對照,我覺得很有趣。
    謝謝你寫了這些文章。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先謝謝你的留言,給我很大鼓勵^^
      歌手在唱歌的時候會根據歌詞、想表達的情感與含義,進行編曲、唱腔的鋪陳,不過聽者自己心中另有一番故事,每位聽眾都有自己的看法與感受,很難說是不是歌手自己的原意,有時候甚至聽眾的想法會超出演唱者的想像。不過這也是有趣的地方,正因如此可以讓大家交流:)
      姚貝娜的歌風格多變,正因如此我才一直想聽、不斷探求聆聽的感受...之後還會有其他文章,也歡迎你一起討論喔
      不曉得你對〈莉莉安〉的感受又是什麼呢?

      刪除
  2. 感謝你讓我了解了這些故事。

    回覆刪除
  3. 感謝您的分享 讓我更認識這首歌 用不一樣的感覺去感受
    可以讓我FB連結分享您的文章嗎?感謝~~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嗨,留言有時會被被系統歸類在spam中,因此留言完沒看到自己的留言請不要太緊張,我會定期整理留言系統的內容,並讓留言出現。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