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絕歌、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

是去年夏末中秋的閱讀整理。


會讀《絕歌》除了受到幾位刑法老師影響,還有同學剛好看完借閱書,尚在借閱期間內就讓我看。

閱讀過程並不舒服,要了解跟自己不一樣的人的過程通常得花些心思,然而了解一個不僅僅跟自己不一樣,甚至是毫無交集、看待世界的眼光截然不同的人時,倘若有難以理解與想像之處,光是跨越這些障礙都讓人感到費力。

少年A自述自己墜落地獄的原因與過程,在我看來頗有割裂與填補記憶的處理。例如文字中常有意無意用隱含第三人稱的角度書寫、字句中常暗示童年記憶的不可靠。除此之外,第一部份的內容充滿反覆矛盾的敘述,很多事情都是略微帶過或隻字未提細節或動機,例如他欺負弟弟、攻擊小女孩彩花,而攻擊淳君的部分則是欲言又止,加上文字中看待世界的眼光不斷充滿性的投射,實在很難不認為撰文者的精神狀態與大多數人不同。倘若把他描述自己是團體中不被注意的那個、攻擊彩花卻沒被發現感到失落等心理狀態拼湊在一起,不禁揣想是不是沒有建立對世界的感知[1]、或者說無法從真實世界中獲得滿足,最終利用常人無法想像的方式滿足自我?

奇異的是,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文字與思想幾乎判若兩人,第一部分充滿追尋填補滿足自我內在的衝動、甚至充滿強烈的控制欲,第二部分卻轉變成處處為人著想、感謝他人善意、不斷換位思考(例如他思考父母與弟弟們在事發後承受的心理痛苦與壓力)。文風也轉變許多,第一部分若說是他個人形塑出的少年A式文氣,第二部分卻變成與大多數人無異,甚至隱含聖歌聖樂式的符號式救贖。

跟同學討論後,讓人揣度的是字裡行間有多少是自我隱蔽的掩蓋式書寫。人要寫自己的事情時,是有辦法隱蔽一些關鍵內容,而且經過漫長時間,記憶到底可靠與否、會不會「自行拼湊重建」都讓真實蓋上謎團。在眾多紛亂中仍然需要討論的是為何會有少年A的產生,現行制度對於受害者與加害者家屬又能保障多少。

註1: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書中或者真實世界的資料顯示,少年A的父母並非感情不睦或者不關心子女,加上書中少年A對外在世界有很大部分的無感受情況,因此文中的「沒有建立對世界的感知」,意指他的認知有與世隔絕的真空狀態。

延伸閱讀:潔白糖衣,汙黑內核──讀《絕歌:日本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



讀《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是個意外。偵探小說不是我主要的閱讀類型,在書店被書腰上的文案、封底的簡介吸引而買下。

書腰上寫著:「東野圭吾:20多歲時想到了這個點子,30多歲時創作了這本小說,如今已經寫不出來了!」這樣說有點誇張,其實故事簡單說是好朋友愛上同一個人,不過作者在角色上增添一些設定,讓男主角在愛情與友情間拉鋸的衝突心境更加複雜;虛擬實境的主題更讓抽絲剝繭的過程變得渾沌,甚至帶有驚恐。倘若閱讀過程試圖推理,必將發現人性的複雜是謀殺美好愛情的利刃。


除了上面兩本書,夏天還讀了《琅琊榜》,不過閱讀過程著重在比較電視劇內容,因此不在這篇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

嗨,留言有時會被被系統歸類在spam中,因此留言完沒看到自己的留言請不要太緊張,我會定期整理留言系統的內容,並讓留言出現。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伴侶分離的原因

買物|AIGLE雨靴使用心得

雨後驕陽不負責任心得(無結局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