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電影觀賞紀錄

本年度觀賞電影:《深夜前的五分鐘》(第二次看)、《酣歌暢愛》、《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金映歲月》、《海邊的曼徹斯特》、《恐怖份子》、《我愛金正恩》、《一一》、《大審判家》、《女僕》、《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終極唬神:愛的大復仇》、《海街日記》、《月光下,我記得》、《愛上變身情人》、《台北物語》。《一一》的完整心得請點此。《恐怖份子》與《月光下,我記得》因為看完沒留紀錄故不提。



劇情片類

深夜前的五分鐘

故事中有許多文化符號,讓觀眾猜到底活下來的人是誰,然而重點不是誰活著,而是「我是誰」。

開場「它的價值,由你決定」是故事核心,活著常常受到許多外在規範影響、左右自己的選擇與價值判斷,容易看不清自己是誰。一旦定了自己的目光與方向,好像就清晰一些。

如果一心只想辨別誰活著,最後就像張孝全的角色一樣反應:「我受夠了!」倘若太過溫柔,會不會像三浦春馬的角色一樣被混淆呢?

本片另一特點是特效,不論音量、選用配樂都非常棒。三浦的角色設定還有許多發揮空間,不過把重點放在劉詩詩扮演的雙胞胎身上時,也只能浪費三浦的角色了。


酣歌暢愛(Aimer, boire et chanter)

這部大概是朋友口中的「歐洲文藝電影」吧,連翻譯都如此拗口,真是太文青了。

劇情是改編自英國的劇場劇本,導演不知為何沒把場景改成法國,因此看到Leeds的路牌、聽著演員講法文多少會混亂。劇情光看表面不難懂,然而對照布景、人員安排時就知道一切可不簡單。(言簡意賅白話文:我沒完全看懂)


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Relatos salvajes)

本片是由六個小故事組成。這部應該是本年度看得最不投入的電影,跟電影本身品質沒什麼關係,純粹是因為自己很難跟黑色喜劇片產生共鳴,好像有幾個小故事只能看懂一部份,外加借到的DVD居然有段放不出來差點沒抓狂,牽拖這麼多只是想表達自己應該沒看懂故事寓意(也太愛扯了)。

故事中引起主人翁發怒的事情或許是小事,然而小事不是由大環境的問題、就是由對當事人的大問題造成,例如貪腐、內心受創,人在受到刺激後往往出現許多過度激烈的反應,因此整個事件的過程與結果凸顯人性陰暗的一面:以牙還牙、自私、貪婪。這也顯示人被踩到痛處時,倘若調適不當,變成猛虎利爪往往在轉瞬之間。


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

走出痛苦往事很難,難到最後心死封閉自己。電影中既不放大主角的痛苦,也沒有宗教式的救贖,只有不多不少的冰冷。配樂非常出色。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劉亦菲給我印象是個用心但表達沒那麼好、常挑到神奇劇本的演員。這部完全是為她看的。心得簡短條列如下:

  1. 劇情前面趕趕塞塞,整體比較支離破碎,很多東西都用台詞一筆帶過。看完很難有什麼深刻印象。
  2. 劉亦菲的上神頗慵懶,看得出有用心理解、詮釋,可惜有些意念或情緒轉折還是不夠好,不過整體對我來說ok。
  3. 楊洋演得太油了,油到可以炸臭豆腐。
  4. 兩個人之間對手戲沒什麼火花。看得出來白淺對夜華的好奇、看不出夜華為何對白淺執著。
  5. 煮麵那邊根本無法表達夜華對白淺的愛,比較像食神招生廣告。
  6. 李純第二次獲得情感瘋狂型配角。
  7. 造型真的......嗯。也不是說什麼中西合璧很糟糕,而是使用傳統中國元素不當,無法確切貼合劇情與人物。



女僕(The Maid/ La Nana)

劇情描述家庭女僕與主人家成員的微妙關係。每個人在其他人心目中是否有完全不可替代之處,看完這部電影或許可以略知一二。


大審判家(The People vs. Fritz Bauer/ Der Staat gegen Fritz Bauer)

以德國二戰後為題材的電影好像不少,《大審判家》的主題也是相同主題,不過電影中並未刻意強化「納粹之錯」這個視角,重點放在檢察官Fritz Bauer如何在不受外界的支持下,如何努力不檞完成自己的任務。整部電影以Fritz Bauer明面進攻為主、Fritz Bauer和Karl Angermann的同志傾向為輔,凸顯於公於私兩人都面臨四面楚歌的狀態,更能顯現孤單一人如何抵擋洪流的劇碼。


終極唬神:愛的大復仇(Makkhi)

這故事說白了是部愛情片,本質通俗卻創意無限,從中間開始一直到片尾都有不少爆笑的橋段,包準讓人笑到長腹肌。

那為什麼片名叫「唬神」?是劇情很唬爛嗎?要這麼說我也不反對啦,不過用台語唸唸看、再對照劇情安排就知道為什麼囉。


海街日記(海街diary)

偶然發現有權限看這部片就看了,也因為看得太輕鬆,感覺淡如水。雖說淡如水,卻流暢自然,徐徐自有勁道。


愛上變身情人(뷰티인사이드)

光看劇情大綱會以為故事強調談戀愛時最重要的是內在美,不過看完後反而覺得外在、內在都是門檻,只是每個人的門檻高低不同罷了。除此之外,故事編寫透過男女主角的外貌與心境變化,呈現感情中有趣的現象。

談戀愛時情侶們多半希望對方的心意永恆不變,可是事情總有改變與沒有改變的地方。禹鎮的外貌不斷改變,但他渴求溫暖、想跟怡秀在一起、希望對方開心的心從沒改變;怡秀的外貌並沒有太多改變,可是外界的看法對她造成一定程度的精神壓力,導致她的心理狀態改變甚多。這也是本片值得玩味之處,同一段感情從不同人的角度看,都能看到當事人面臨的難處、更能深切體會經營、維護感情之難。讓男女雙方完整敘述自己的想法與改變,甚至直陳心中較為負面的想法,是《愛上變身情人》的出色之處,讓愛情片不只有甜蜜,是值得觀賞的電影。


台北物語

就劇情來說,這部電影真的是蠻有梗的,有幾段讓人一秒笑爛,透過一本正經講歪理,凸顯世界的荒謬,細究後令人心寒。至於技術問題,例如收音出現爆音、畫面畫質不一等狀況,前者在家看時並未發現,後者則是在幾幕有察覺。


紀錄片類

金映歲月(Le sommeil d'or)

這部紀錄片試圖追憶柬埔寨曾經有過的電影時代。當時眾人熱衷看電影是為了逃避真實世界的殘酷戰爭,柬埔寨的電影黃金時代可謂戰爭連帶創造出的時代印記。

全片呈現「往事只能回味,一切消失在過眼雲煙」的氛圍,不過沒有刻意放大悲傷,就是一抹清淚。由於一切資料都被摧毀殆盡,編導團隊只能依靠口述、些許照片資料等讓觀眾一窺柬埔寨電影曾經有過的盛況。當中有段訪問彼時的知名製片人(還是導演)時,重現了他負責的電影曾用過的特效,是十分巧妙的致敬,也讓這段幾乎要消逝的歷史活靈活現重現在觀眾眼前。

存在過的事情不能否定,可是當沒有人記得、沒有留下任何文書或影片紀錄證明時,所謂的存在,也被毀滅了。


我愛金正恩(The Propaganda Game)

這是由西班牙導演阿爾瓦羅‧朗格利亞(Alvaro Longoria)製作的紀錄片。相較於中文翻譯名稱的戲謔,英文原名更符合紀錄片內容。北朝鮮算是資訊相對封閉的國家,導演阿爾瓦羅‧朗格利亞試圖透過不同視角,讓觀眾能透過這部紀錄片看到更多不同的北朝鮮。

引領觀眾進入北朝鮮世界的正是目前唯一一位效力於北韓政府的外國人亞歷山卓‧卡‧德‧班諾斯(Alejandro Cao de Benós)。班諾斯還在母國西班牙時就信奉共產主義,北朝鮮的政治體制對他而言如同理想國。

透過班諾斯之口,或許會讓人以為朗格利亞要從北朝鮮的角度發聲,然而細看還是加入不少思考,例如有人認為班諾斯無論如何在北朝鮮都是外人,因此他看到的、接收到的訊息可能有部分是北朝鮮政府希望他看到的,或者想透過這個外國人讓西方世界對自己有不同看法。

這部紀錄片會洗腦、讓人瞬間覺得北朝鮮其實是個幸福國度嗎?對我而言還沒到這種程度,不過確實因為這部紀錄片重新思考不少事情。一個政府要對外型塑形象時,必然要透過許多方式宣傳,例如透過教育讓國民相信某些真理、透過媒體新聞放送理念。因此無論哪個國家,都會努力對人民洗腦。北朝鮮對其他國家的各種反抗、挑釁,也可以說是一種自保與宣傳──想像一下,隔壁鄰居每天謾罵你、批評你,久了也會想辦法回擊吧。甚至連發展核武,都有四處宣揚、警告的意味。不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不會為自己進行政治宣傳,看完此片,想必對「政治宣傳」有更深一層體會。

若對北朝鮮有興趣,不妨觀賞這部紀錄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買物|AIGLE雨靴使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