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 Saveurs du palais(巴黎御膳房):廚師的心聲

以法國史上第一個愛麗舍宮女廚師Daniele Delpeuch的故事為藍本的電影《巴黎御膳房》,其精緻的料理畫面讓人垂涎三尺,故事本身似乎沒有意圖要探討議題,更像是明確傳達霍騰瑟‧拉玻利的個人心聲。

即使在講求兩性平等的時代,仍有一些場域還由特定性別主導,例如廚師。為何此一職業有此特性,眾說紛紜,如男性事業心較重、女性在調味份量上比較隨意。個人認為跟廚房工作費力有關,一般認知中女性力氣比男性小,搬運食材、廚房中的鍋具都亟需體能,若完成這些日常工作有困難,多半招致白眼,這或許是女性難在廚師界頭角崢嶸的可能原因。

霍騰瑟不受中央廚房歡迎,表面看來是性別戰爭,細究後性別不過是他人無處攻擊下所用來開刀的標籤。在愛麗舍宮除了中央廚房尚有總統私廚,兩者看似井水不犯河水,但不妨想像成一間廚房中有兩個主廚。主廚如同廚房團隊的領導者,若一個團隊有兩個領導者,宛如雙頭馬車,互不相讓。更甚者,霍騰瑟的料理深受總統喜愛,其料理理念備受認同,這下不只是中央廚房不受重視,而是根本得不到青睞,中央廚房在愛麗舍宮美食主掌核心中徹底敗下陣來。霍騰瑟後續受到的刁難,從劇情安排來看,不啻為暗示中央廚房聯手行政體系為難她。行政體系的繁文縟節確實限制食材選購,可能讓廚師們綁手綁腳,但這畢竟是一方觀點,為了現採草菇支出多少花費是合理的,不同切入點自然有不同看法。

比起前述論點,電影中最精彩的當屬美食爭論。法式料理予人精緻、裝飾費工、搭配酒類繁多的印象,然而片中總統所追求的是記憶中的家鄉味。家常料理多半著重在食材新鮮度、或善用有限資源做出美味料理。霍騰瑟確實做到了,她不僅將新鮮食材使用得淋漓盡致,更將法式料理中前菜、主菜、甜點和佐餐酒細緻搭配,讓每次入口的珍饈佳餚各自富有生命力又前後連貫。這是霍騰瑟的堅持,即使在材料取得不易的南極,她仍保持對料理理念的熱情,也因此讓探險隊難忘料理帶來的溫暖。種種劇情顯示料理得人心的關鍵除了食材、美味程度,料理者的投入程度也能傳遞到吃的人心中,進而受到感染而療癒。

《巴黎御膳房》畢竟是以單一觀點出發,難以更深入剖析愛麗舍宮的政治角力,餐飲理念才是本片重點。透過攝影運鏡、劇情台詞編寫、演員們的精采詮釋,讓人了解一個有能力、溫暖、對職業有信念的廚師,如何透過料理感動人心,讓人折服於其料理及理念。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買物|AIGLE雨靴使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