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 Queen of Scots/ Mary, Reine d'Ecosse(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觀後感

剛開始聽到瑪麗一世暢快講法語還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隨手瀏覽維基百科,才對這位蘇格蘭女王的身世有些了解,明白她講法語是再符合史實不過的安排,同時釐清一些看電影中不是很確定自己理解是否錯誤的人物關係。


這部2013年發行的瑞士電影,改編自奧地利小說家Stefan Zweig所寫的歷史傳記。說到這個,剛開始還以為其他的茨維格,搞了半天才搞清楚是寫了《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的茨維格。歷史上的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形象荒淫無道,然而透過茨維格與劇組的詮釋,讓瑪麗一世表面的荒淫無道有了一番新的內在解讀。

身為蘇格蘭女王、在法國王室長大並順理成章成為法國王后,對瑪麗一世而言,能否取得皇位從來不是問題,她在乎的是能否確保國家的內部穩定與外部安全。因此電影中的她念茲在茲的是要讓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兩者共容於蘇格蘭、渴望與表姐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共存且偕同打拚,然而因為她常居法國,又是個天主教徒女子,即便她在法理上取得皇位毫無疑問,朝臣貴族與弟弟莫瑞要不是暗諷她不懂蘇格蘭的情況,就是一副要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態度。或許是為了讓大家都滿意,電影中的瑪麗一世總有種表面上妥協、骨子裡想順從自己想法的態度。

這樣的堅持與天真,拿到她對表姐[1]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書信呼喚中更可見一班。史實中雙后確實從未真人碰面過,電影也維持這點,因此出現在瑪麗一世眼前的表姐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不是一幅畫像,就是一尊人偶,縱然在夢境中曾現身過,然而她從未正面面對瑪麗一世。從種種互動中不難看出伊莉莎白一世不願意應允瑪麗一世的理想,何以瑪麗一世如此堅持?或許是因為歐洲各國君王唯有二人是女子,加上有血親之故,讓瑪麗一世深信伊莉莎白一世能苦其所苦,支持自己的理念。不過從兩人互動來看,她對伊莉莎白一世的想法可說是一廂情願,如同畫像、人偶、夢境,一切都是假的,也顯現她的天真。

這樣的個性拿到私人生活,呈現出來的是瑪麗一世對侍女四個瑪麗的單純玩耍、對御用戲子瑞奇歐的推心置腹,因此她對五個人的情感流露幾乎沒有隔閡與隱藏,甚至可與瑞奇歐共商政事。若說政事上她想堅持理念又想讓眾人滿意而處處妥協,那麼她擇偶時可說是少數遵從內心渴望的時刻。與法蘭索瓦二世間有名無實的婚姻處處嘗試卻毫無結果,暗示這段婚姻讓瑪麗一世未來在擇偶上不再以他人的想法為優先;選擇達恩利勛爵為丈夫,更像是為了重挫外界對她的婚姻選擇干預;與達恩利勛爵離心後選擇伯斯威爾,彷彿不再在意世間加諸其身的道德枷鎖,回應內心中對於愛情的渴望,卻又希望達恩利勛爵與伯斯威爾兩人能共存於世(可能是認為達恩利偏激歸偏激,但並不認為需要置之於死地?)。這份堅持也招致厄運,為其人生走向眾叛親離,落得「荒淫」的歷史評價。

身為歷史上的失敗君王,《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的詮釋與安排,讓人看到一位君王她身為「人」而非「王」的想法與選擇,讓人看到一個人內在的天真與無奈。正因為凸顯她的想法與脆弱,讓她的命運顯得諷刺──一個不斷試圖尋找方法達成自己目標的人,最終卻沒達成任何一個人生目標,甚至丟失性命。不造神、不誇張的戲劇手法與安排,反而貼近人心,讓人思考自己每個決定過程的猶疑不定、對事情的一廂情願與固執。


[1]伊莉莎白一世應該是瑪麗一世的表姑,不過電影中她稱呼伊莉莎白一世為表姊,故從電影中的說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伴侶分離的原因

買物|AIGLE雨靴使用心得

雨後驕陽不負責任心得(無結局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