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甄嬛傳:讀音與梳妝

《後宮甄嬛傳》播出後引發甄嬛體的風潮,之後大陸興起陳歐體時,也有人為劇中角色創作專屬他們的陳歐體短文,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找找。

這回討論的讀音並不是「嬛」這個字到底要念甚麼、劇中有哪些讀音不正確,而是列出一些兩岸發音不同的字,讓大家看看發音差異。「浣」這個字劇中都讀「幻」音,台灣習慣的讀音為「晚」音。「汐」字大陸人讀「西」音,台灣人發「細」音。除了上面兩個字,「誰」這個字在劇中發音非常有趣,大家可以聽聽安陵容每次講到「誰」字時,都發「脽」音(ㄕㄨㄟˊ),若用新注音輸入會發現不論輸入「ㄕㄟˊ」還是「ㄕㄨㄟˊ」音都能打出來。「暫」字大陸人並不讀「戰」音,而是「贊」音。



清朝未婚女子要梳辮子,初期已婚婦女梳的是二把頭,直到清朝乾隆時代才出現架子頭,而大拉翅是慈禧太后發揚光大的東西,至於鈿子頭則是滿族婦女出席重要場合的盛裝打扮,因此簡單說《後宮甄嬛傳》裡面每個女生的髮型都穿越時空了,而沈眉莊擺斜的頭飾應該是大拉翅的變形體,歷史上應該沒有這種東西。在《後宮甄嬛傳》中看到鈿子頭時我很吃驚,因為大部分清朝古裝劇的女子髮型都是大拉翅,居然有人會想到鈿子頭,可見負責造型的人花了不少時間收集、整理資料。而剪秋那被人戲稱像電風扇的髮型是真的存在,據說是古代廣州婦女會梳的髮型。劇組在服裝上還注意到在隆重場合要穿吉服,非常細心。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大部分女角都有畫鬢腳?只有甄嬛、安陵容等少部分人沒畫,對於這點我就不曉得原因,還請知情人解答。


在《步步驚心》中劇組採用髮型的變化凸顯時間轉變、角色地位身分的改變,而《後宮甄嬛傳》除了利用髮型變化外,還運用頭飾的繁複程度,譬如欣常在前期雖然只是常在,但是髮飾相當多樣,珠翠、花朵樣樣不少,可見當時生活狀況不錯;當甄嬛回宮時,欣常在已經晉封為欣貴人,然而架子頭上的髮飾不多,可見她在宮中生活困難、飽受瓜爾佳‧文鴛欺侮。年世蘭的服裝色彩隨著她在後宮地位變動從飽滿多彩逐漸轉為樸素無華,也是成功運用色彩表現變化的例子。


下面讓大家看看各種髮型的樣子。



《步步驚心》中若曦剛出場的髮型就是二把頭。《宮鎖心玉》中楊冪的髮型也是(連結文章中還有楊冪在其他劇的造型),看楊冪的造型不難理解為何二把頭也稱一字頭了。清朝初期女子多半用鮮花當裝飾,首飾不會太繁複,這張定裝照的髮型做得還不錯。《後宮甄嬛傳》設定在雍正時期,剛好也是二把頭要變形的時期,沒出現這個髮型應該蠻正常的。


網路上資料都顯示二把頭之後變成大拉翅,我個人認為比較合理的變化應該是二把頭→架子頭→大拉翅。甄嬛在莞嬪時期的髮型就是架子頭的樣子,百度百科裡也把這個髮型歸類成架子頭。這張劇照雖然看不到正面,但不難發現當中的過度氣息。甄嬛這時期用的髮飾不繁複閃耀,象徵她當時心思還沒走向全面的鬥爭。


甄嬛的斜戴鈿子頭


端妃(晉升皇貴妃後)的正戴鈿子頭

鈿子頭是重要場合的盛裝打扮,仔細觀察劇中用過鈿子頭的有皇后、甄嬛(熹妃與熹貴妃時期)、端妃(端皇貴妃時期)、曹琴默(襄嬪時期)、敬妃(敬嬪時期),除了敬妃的點綴簡單、顏色樸素外,其他人的鈿子頭上裝飾繁複,從步搖、金簪到絹花,想來鈿子頭戴起來的重量不會輸給大拉翅。甄嬛剛回宮時的鈿子是斜戴的,後來另一頂鈿子為正戴。端皇貴妃的鈿子通通是正戴。

左邊敬妃的髮型為大拉翅

最後就是穿越時空、成為現代人眼中清朝婦女髮型代表的大拉翅。大拉翅一開始並沒到非常大的地步,只是因為用真髮梳成的架子頭無法承載過多的裝飾品,無法滿足當時社會的奢華風氣,才在頭上放個板子。清末時期大拉翅的大小演變到非常誇張的情況,晚清時尚一姐婉容皇后的大拉翅尺寸大概是她的臉的兩倍到三倍大,溥儀另一位妃子文繡的大拉翅大小也不遑多讓,可見大拉翅在當時除了裝飾還有炫耀的功能。話說皇后在劇中也用過一兩次大拉翅,不過比整齣戲都戴著大拉翅好多了。

延伸閱讀:
旗頭_百度百科
Re: [問題] 步步驚心27集若曦頭飾問題
影視誇張的VS古代流行的→髮型對照圖
揭秘《甄嬛傳》:清代宮廷頭飾大"掃盲"
鑑賞天地:服飾展睹清帝后真正禮儀;常見清宮服飾錯誤
傳說中的吉服(百度貼吧)
末代皇后婉容 清麗明豔到憔悴枯槁(組圖)→可從文中照片一窺清末滿族貴族女性的裝扮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伴侶分離的原因

買物|AIGLE雨靴使用心得

雨後驕陽不負責任心得(無結局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