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2的文章

黃翊【我與黃翊在光的路上】@台大雅頌坊

第一次聽和舞蹈有關的講座時,講者是舞者邱怡文和王立翔,除了口頭敘述,還有現場舞蹈肢體示範、邀請聽眾上台;這一回的講者是編舞家黃翊,耳聞黃翊是個「有點害羞、樸實的大男孩」,加上編舞家和舞者的說明方式肯定會有所不同,很好奇他會用甚麼方式呈現。

永遠的大孩子

讀大一時,倘若準時在下午某時某刻於路口下車,就會遇見一個身形極為巨大的男子。從他的言行舉止和神態觀察,不難看出是個有身心障礙的人。他總會在過街時狂奔、大聲叫嚷,那時的我倒也沒甚麼特別感覺,頂多覺得這人可憐,因為他終其一生的心智狀態只會是這個狀態,套句現在最流行的用語,就是「凍齡」,只不過他的凍齡不是在外表上,而是在心智上。在大孩子的身後,總有個人跟著,當時沒特別注意,如果沒記錯,應該是祖父輩的人吧,他不會試圖攔住自己的孫子,多半是任由他在街上跑啊叫的,他在後頭慢慢走;兩人的距離不會相差太多。

焦元溥【黑白時代】 @台大雅頌坊

「演奏鋼琴的精髓,絕對不是快和大聲,而是美好的聲音、歌唱的旋律、說話般的語氣。」---焦元溥 學琴大約六年,之後因為課業壓力而停止,不過脫離升學壓力後,只要時間許可,我還是會偶爾彈彈琴,純粹玩票性質,琴藝是否提升,自然不是考量重點,開心就好。因緣際會下,得知焦元溥在台大有場關於鋼琴演奏的演講,考慮了幾天便去了。 這次的主題主要環繞在鋼琴演奏的歷史演變,從前奏曲、裝飾與即興、和弦琶音化、雙手不對稱演奏、風格及學派五個觀點切入。事實上,鋼琴演奏的歷史進程並沒有很久,甚至是錄音的出現也不算長,但在這段時間中,變化極大。在二次大戰前,演奏者常常在兩首曲子間彈奏所謂的「前奏曲」,目的是為了轉換心情、測試樂器,或者很單純的暖手功用。有些段數高一點的演奏家,其前奏曲往往是即興演出;為了因應這種風氣,甚至還有所謂的「範本大全」。當焦元溥說徹爾尼也寫過範本大全時,聽眾都笑出聲來!有學過琴的人就知道,剛開始練習的樂譜,很多是甚麼「徹爾尼練習曲XX首」這類的東西,一知道原來這位不斷在習琴生涯中出現的傢伙,居然寫過範本大全,那種爆笑的熟悉感油然而生,還帶了些恍然大悟:「原來徹爾尼這傢伙會不斷出現不是沒有原因的!」

後宮甄嬛傳:寧可枝頭抱香死

※本文內容涉及劇情,閱讀前請謹慎考慮。 《後宮甄嬛傳》播映後引發熱烈迴響,除了劇情極有張力、服裝布景精緻,其中最讓人著迷的莫過於角色刻劃,每個演員的詮釋都在水準之上。在眾多角色中,最先吸引我目光的是斕曦飾演的沈眉莊。在美國時曾和室友討論過這部戲,她和我持相反意見,認為演得很普通。事實上,第一次在華視首播看到片斷,湊巧是沈眉莊剛得聖寵、將常熙堂更名為存菊堂。當時只覺得沈眉莊的口音過於特殊,聽得令人出戲,越聽越犯懶,索性轉台。後來看到華妃大罵曹貴人背叛的戲碼,看得饒有興味,改看網路慢慢補看。前些日子看到沈眉莊的戲分結束,便由此來寫吧。

重填蘇打綠〈喜歡寂寞〉

這首歌越聽越有韻味,副歌處聽著聽著突然起念想重填。許久沒重填歌詞,有點不熟悉。這次重填的段落,原歌詞如下: 「當時奮不顧身伸出我的手 看見了輪廓就當作宇宙 甜美的習慣變成生活 才了解了什麼 如今故事發展成就一個我 學會了生活能享受寂寞 劇烈的語言變成溫柔 又帶來了什麼 若是不曾走過 怎麼懂」

侯文詠《帶我去月球》:柴米油鹽醬醋茶

當時知道侯老大出版新小說、還是以《天作不合》的潘家做為主角時,感到十分興奮。考高中時特別苦悶,全靠《天作不合》解悶,如今又有了新故事,想必也會非常幽默好笑,看了之後,發現也是有其幽默之處,可是和《天作不合》那種看了就忍不住笑到噴飯的好笑,並不相同。

該不該「翻譯」詩?

關於詩的一切,依然處於學習的狀態。做為一個學習者,每回有人要我評析、解釋甚麼是詩,常感到一陣臉熱,說不出話。

美好的相遇─李泰祥駐校音樂會

下午時大雨陣陣,一再考慮到底要不要回學校聽李泰祥的駐校音樂會,可是票已經拿到手,豈有不去的道理?索性等雨勢停緩便出發,事實也證明不枉此行!除了聽到好聽的音樂,結束前現場氣氛非常鼓舞人心,離開時內心還是由許多情緒填滿,久久無法忘懷。

追逐氣球

奔走在夢的邊境 只為追逐一個 氣球 外翻的腳趾還好嗎 它們一切安好只是 無法支撐 過度零亂的對話 多麼希望抵達盡頭的剎那 你已經追上那個抓不住的 灰色氣球 如果追不上 那就刺破它吧 漫天都是彩色的泡沫 聞起來很香而且 夠痛快

秦瘦鷗《秋海棠》:海棠開後心如碎

過年時閱讀此書挺折磨人。演員在早期會受到什麼樣的屈辱,大抵上知曉,例如嘲弄對方是戲子,從《紅樓夢》中薛蟠欲調戲柳湘蓮、忠王府的人跑到賈府找蔣玉菡等,可見一斑。

楊照《迷路的詩》:關於詩與情的一切

偶然和同學聊起各自對詩的看法。我說,太了解寫詩的人,會影響對詩的判讀,而且詩是可以隱藏真意的。不知怎麼聊的,他提到作者已死論。作者已死論是指,讀者要怎麼認定作品在說甚麼,都是讀者的自由,是否和作者原意相同,並不重要。從他的觀點來說,讀者可以自己解讀,但是之後要把作品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成為自己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讀者。 聊畢,忽然覺得自己其實不懂詩。究竟甚麼東西能稱之為詩?刻意顛倒句法者為詩、不知所云者為詩、又甚麼是意象?

蒙曼《蒙曼說唐─亂世紅顏》

初讀《蒙曼說唐─武則天》時,蒙曼淺顯易懂、條理分明的文字,便引導我進入一代女皇的世界。當時便對蒙曼精闢而白話的文字印象深刻,這回去圖書館借書時,剛好《蒙曼說唐─亂世紅顏》可以外借,當機立斷立刻借走,短短三天內就看完。 《蒙曼說唐─武則天》一書很明確的以武則天為故事中心,一步一步說明為何他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空前絕後的女皇帝。而《蒙曼說唐─亂世紅顏》則是以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為緯,其他參與政治的女性為經而寫,一本書中囊括太平公主、韋皇后、安樂公主及上官婉兒。也因為沒有主角,整體讀起來較為散亂,不若《蒙曼說唐─武則天》一樣,可以輕鬆了解武則天。如果說想要透過本書了解太平公主,可能會有點失望,不過要了解武則天到李隆基中間長達約十年究竟發生了甚麼事,頗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