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鋼琴的精髓,絕對不是快和大聲,而是美好的聲音、歌唱的旋律、說話般的語氣。」---焦元溥 學琴大約六年,之後因為課業壓力而停止,不過脫離升學壓力後,只要時間許可,我還是會偶爾彈彈琴,純粹玩票性質,琴藝是否提升,自然不是考量重點,開心就好。因緣際會下,得知焦元溥在台大有場關於鋼琴演奏的演講,考慮了幾天便去了。 這次的主題主要環繞在鋼琴演奏的歷史演變,從前奏曲、裝飾與即興、和弦琶音化、雙手不對稱演奏、風格及學派五個觀點切入。事實上,鋼琴演奏的歷史進程並沒有很久,甚至是錄音的出現也不算長,但在這段時間中,變化極大。在二次大戰前,演奏者常常在兩首曲子間彈奏所謂的「前奏曲」,目的是為了轉換心情、測試樂器,或者很單純的暖手功用。有些段數高一點的演奏家,其前奏曲往往是即興演出;為了因應這種風氣,甚至還有所謂的「範本大全」。當焦元溥說徹爾尼也寫過範本大全時,聽眾都笑出聲來!有學過琴的人就知道,剛開始練習的樂譜,很多是甚麼「徹爾尼練習曲XX首」這類的東西,一知道原來這位不斷在習琴生涯中出現的傢伙,居然寫過範本大全,那種爆笑的熟悉感油然而生,還帶了些恍然大悟:「原來徹爾尼這傢伙會不斷出現不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