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fast at Tiffany's(第凡內早餐):電影何以經典


Audrey Hepburn奧黛麗‧赫本是我的女神,人面對自己景仰、崇拜的人事物時,多半難以完整說明喜歡的理由,有時候甚至不知從何說起、如何評論。電影《第凡內早餐》看了兩次,我琢磨很久依然不知如何下筆,總覺得好像褻瀆女神。

(正版線上看:LiTV線上影視,時間2015/7/10~7/16,限台澎金馬地區ip)


電影《第凡內早餐》改編自美國南方文學作家楚門‧卡波堤(Truman Capote)的同名中篇小說,故事描述敘述者與高級應召女郎荷莉‧萊麗特似有若無的關係。我沒看過小說,無法比較兩者差異,只聽說原本小說內容絕對不像電影那樣明亮美好,更不可能是電影版的愛情喜劇。卡波堤賣出版權時指定片商找瑪麗蓮‧夢露扮演荷莉,然而夢露擔心扮演妓女會影響形象,婉拒演出,片商改找赫本,劇本也因為赫本不演暴力、色情等原則,進行大幅度修改,這也讓故事情節變得鬆散、隔靴搔癢。隱晦的訊息讓人明白荷莉絕對是個高級應召女郎(交際花),譬如片中荷莉告訴保羅她去女廁的話,招待她的男士會給她五十美元;荷莉在家舉行的宴會中,燈紅酒綠、觥籌交錯,有些人還出現脫序的行為,荷莉更趁著別人不注意時拉著自己的獵物─一位富豪─離開現場,想當然耳是去開房間。然而隱晦的訊息加上赫本本身的表演方式,有時候讓人感到隔靴搔癢、騷不到癢處,實在難以相信赫本演出的角色真的是交際花嗎?



確實很難相信。赫本無邪的特質融合高雅、清純、淘氣,怎麼看都像是名門閨秀,實在不像應召女郎,然而這份特質擺在幫沙利先生傳遞販毒訊息曝光、荷莉被逮時,赫本不可抑的無邪感恰恰符合荷莉一心只想要錢、不管事情內容的天真,瞬間讓觀眾原諒她犯法的事實。赫本還利用咬手指、三不五時偷咬墨鏡等小動作表現荷莉的緊張與缺乏安全感,搭配赫本那雙會說話的眼睛,霎時擄獲觀眾的心,都拜倒在石榴裙下。除此之外,經典配樂名曲Moon River柔軟的旋律,搭配赫本的大眼睛,更是讓人難以忘懷。



造型上赫本穿著紀凡希設計的高級華服與帽子,襯托出赫本的典雅氣質,令人懷疑眼前的瘦弱女子是紐約時尚女王而非高級應召女郎,不過轉念一想既然荷莉的目標顧客是富豪,她就會盡力穿著打扮符合上流社會的模樣以吸引富豪,穿華服倒也不足為奇,也對照她感嘆自己「賺得快花得快、沒存到什麼錢」。另外,赫本在片中黑色長禮服、高高的髮髻、大墨鏡等造型成為本世紀經典款,吸引眾多女星模仿,那支長菸更成為最知名的道具之一,瀟灑中帶點俏皮。



本片最經典的莫過置入蒂芬妮珠寶商的手法。電影開場時先利用荷莉身穿華服卻手捧乾扁麵包與咖啡形成衝突感,緊接著用荷莉孤苦的吃相對照她望著蒂芬妮珠寶店的神情,創造蒂芬妮珠寶店「宛如天堂」的氛圍;保羅與荷莉到蒂芬妮珠寶店買東西時,阮囊羞澀的兩人只有十美元,保羅掏出一只糖果包附贈的戒指,詢問店員能否通融幫忙在上面刻字,店員表示通常要在店內消費才能提供此項服務,然而「蒂芬妮珠寶店是很有彈性的」,當然能通融提供;對照圖書館員堅守圖書館規則、缺乏人情味的態度,劇情強化蒂芬妮珠寶店讓客人宛如置身天堂的待客之道,創造美好人生就在蒂芬妮珠寶店的形象。


平心而論,《第凡內早餐》的劇情從原本小說的複雜變成浪漫愛情片後並無增添太多新意或深度,George Peppard沒太多發揮空間,女主角荷莉的情緒一直都處在高空,直到最後突然急轉直下,結局表演方式略顯誇張,結果非常好猜,倘若觀賞焦點擺在劇情邏輯上,絕對不是什麼有趣的電影。《第凡內早餐》好看在於蒂芬妮珠寶店的夢幻、赫本的造型、演法及氣質和角色充滿對比與衝突感,正是全片那不食人間煙火的氛圍,成功為觀眾圓夢,也因此成為經典。

文末附上赫本演唱Moon River的片段,請點此觀賞。


延伸閱度:
交際女孩的重生:奧黛麗赫本、《第凡內早餐》與六0年代女孩 by施舜翔@女人迷
這篇文章涵括文本、電影、社會文化等多方面角度探討《第凡內早餐》的時代意義,有興趣深入瞭解的人請不要錯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買物|AIGLE雨靴使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