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政大三十大講堂NO.7 李開復談世界觀 】@政大藝中大禮堂
這篇時日有點久,腦袋中的相關記憶所剩無幾,因此先打上當天條列式的筆記,再短述個人雜感。
【演講筆記】
1.多瞭解世界上發生的重要事情。
2.建構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世界無論從政府到長輩,都在對下一代洗腦,因此學習如何從多角度思考同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3.保持好奇心、開放的胸懷。
4.如果各方面能力許可的話,建議留學。留學時不只是學習知識,還要學習其他國家的人的思考方式、社會文化氛圍,走入當地人的生活圈與他們互動。
5.不要再浪費時間看沒有意義的新聞媒體。
6.多跟其他地區、國家的人民互動。
7.謙虛地學習他人的優點。
8.去上班的時候,要想盡辦法到該公司的總部、核心部門工作。
(原文主詞是外商公司,但我認為不論到外商或本土商工作都該有這樣的企圖心)
9.做事要積極主動。
10.關注物聯網。
11.關注世界的焦點也應多放到東南亞國家,不要侷限在歐美。
12.在學學生應多積極主動爭取暑期實習。
13.未來人類的工作將有很大一部分被機器取代,我們能做的事情是:
(1)思考什麼是電腦、機器不能取代的?並努力發展它。
(2)找到目標,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3)培養再學習的能力。
14.團隊合作時,聽比講重要。
15.腦力激盪時一開始不能吵架、批評,要先找到一個領導跟目標,再開始進行;進行過程中不能批評、攻擊隊友的言論。
16.學習東西時,事務與事務之間會有關聯性,它們並非獨立事件,因此要找到它們的連結處,並想辦法把它們連在一起。
【個人雜感】
整體聽下來,說穿了就是人要保持好奇心、積極主動的心,不斷吸收新知,跟上時代的變化。很多事情都是老生常談,但人們很容易習於現狀,進而失去對於未知事物的求知慾,又或者知易行難,最終被淘汰掉。
另外,整體聽下來格局並不若我想像中大,也跟主持人有點關係。不可諱言,苑老師把整體格局有點限縮在兩岸學子的競爭力比較,非常可惜,但那多少反映許多老師對於台灣學生程度的恐慌,他們有點像迷失在大海的人,知道自己應該想辦法快點脫困,但卻苦無方法,或者說他們嘗試一些方法,卻不知道究竟有無效果。
保持對於知識、未知事物渴望的感覺並不容易,因為到了一個巔峰後,人總是會希望能看到終點,接著把視角轉向比較內向性的部分,而忽略外在。這是人類被馴化後對安逸的渴望、共通的盲點,能突破這個癥結的人將能看到新世界。
順帶一提,李開復在演講中提到「你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總要知道自己不喜歡做什麼。」這個論述挺有趣的。聽到很多成功人士過於強調「喜歡做什麼」這一點,而沒看到「不喜歡做什麼」,然後很多觀眾在聽過後,因為找不到自己喜歡做什麼,開始感到困惑。其實,能知道自己不喜歡做什麼,就是一個好的開始,不必一開始太過於執著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是每個人一開始都清楚自己喜歡什麼,總是要嘗試過後才能逐步釐清答案,而知道自己不喜歡做什麼就是找到答案的一步。
【演講筆記】
1.多瞭解世界上發生的重要事情。
2.建構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世界無論從政府到長輩,都在對下一代洗腦,因此學習如何從多角度思考同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3.保持好奇心、開放的胸懷。
4.如果各方面能力許可的話,建議留學。留學時不只是學習知識,還要學習其他國家的人的思考方式、社會文化氛圍,走入當地人的生活圈與他們互動。
5.不要再浪費時間看沒有意義的新聞媒體。
6.多跟其他地區、國家的人民互動。
7.謙虛地學習他人的優點。
8.去上班的時候,要想盡辦法到該公司的總部、核心部門工作。
(原文主詞是外商公司,但我認為不論到外商或本土商工作都該有這樣的企圖心)
9.做事要積極主動。
10.關注物聯網。
11.關注世界的焦點也應多放到東南亞國家,不要侷限在歐美。
12.在學學生應多積極主動爭取暑期實習。
13.未來人類的工作將有很大一部分被機器取代,我們能做的事情是:
(1)思考什麼是電腦、機器不能取代的?並努力發展它。
(2)找到目標,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3)培養再學習的能力。
14.團隊合作時,聽比講重要。
15.腦力激盪時一開始不能吵架、批評,要先找到一個領導跟目標,再開始進行;進行過程中不能批評、攻擊隊友的言論。
16.學習東西時,事務與事務之間會有關聯性,它們並非獨立事件,因此要找到它們的連結處,並想辦法把它們連在一起。
【個人雜感】
整體聽下來,說穿了就是人要保持好奇心、積極主動的心,不斷吸收新知,跟上時代的變化。很多事情都是老生常談,但人們很容易習於現狀,進而失去對於未知事物的求知慾,又或者知易行難,最終被淘汰掉。
另外,整體聽下來格局並不若我想像中大,也跟主持人有點關係。不可諱言,苑老師把整體格局有點限縮在兩岸學子的競爭力比較,非常可惜,但那多少反映許多老師對於台灣學生程度的恐慌,他們有點像迷失在大海的人,知道自己應該想辦法快點脫困,但卻苦無方法,或者說他們嘗試一些方法,卻不知道究竟有無效果。
保持對於知識、未知事物渴望的感覺並不容易,因為到了一個巔峰後,人總是會希望能看到終點,接著把視角轉向比較內向性的部分,而忽略外在。這是人類被馴化後對安逸的渴望、共通的盲點,能突破這個癥結的人將能看到新世界。
順帶一提,李開復在演講中提到「你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總要知道自己不喜歡做什麼。」這個論述挺有趣的。聽到很多成功人士過於強調「喜歡做什麼」這一點,而沒看到「不喜歡做什麼」,然後很多觀眾在聽過後,因為找不到自己喜歡做什麼,開始感到困惑。其實,能知道自己不喜歡做什麼,就是一個好的開始,不必一開始太過於執著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是每個人一開始都清楚自己喜歡什麼,總是要嘗試過後才能逐步釐清答案,而知道自己不喜歡做什麼就是找到答案的一步。
結論一:在事務所要當上合夥人(?)
回覆刪除結論二:我好想出國啊
結論三:我後來發現不喜歡審計工作就是因為太制式化了 之前去實習後就發現自己很不喜歡這些事情
這應該是好的開始吧:)
1.後來查資料,發現李開復並不是那種功利主義導向的人,他是很有勇氣、急流勇退,去追尋他自己想要的事物的人,我覺得這也很不簡單,因為大部分人很容易被一些外界的眼光、看法迷惑。如果當合夥人是你的夢想,那就趕快追尋吧:)
刪除2.我也很想出國(遠目)
3.蠻好的啊,這樣你沒背叛本科~(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