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檣《黃金時代:電影原創劇本》雜感

我不太喜歡看電影前閱讀電影的電影小說(非指原著)、劇本,偏偏觀賞《晚秋》時犯了這個忌諱;當然也不算非常嚴重,讀電影小說跟看電影中間隔了半個月,影響有限。在版上看到《黃金時代》的相關資訊時,我是很有把握台灣的代理商應該不會買進這部片,一來在中國、香港票房不佳,二來這部片長達三個小時,從電影院排檔來說,太長的片子會壓縮能播映的次數,賺頭就少了。基於上述理由,我總覺得要欣賞電影的機率低,那麼先看看電影劇本又有何妨?沒想到書買來沒多久,就得知電影二月在台上映的消息,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整體劇本讀起來有點零碎,蕭紅的人物形塑並非建立在蕭紅自己,而是她身邊其他人的描述、他們與蕭紅的互動,感覺上電影好像在講蕭紅,但又不是在講蕭紅,而是講他們那個時代的文人的經歷與追求理想的堅持。很多東西都是點到為止,比方蕭紅與丁玲的關係與對比,蕭軍與程涓、許粵華的外遇,蕭紅移情端木蕻良的緣由,魯迅對蕭紅的關懷。 編劇李檣在訪談錄中提到,他是刻意不要在電影中還原歷史、評斷人物,因為真正的真相根本難以「考證」,即便身處洪流之中,我們能看見的,往往都侷限於能看見的片段,看不到看不見的片段,所以人很難看見真相,能看到的大多是表象的東西。在這個創作思考前提下,我想觀賞電影時,應該比較能接受編劇與導演的手法,因為從劇本寫作開始,編劇就刻意希望能引起觀眾對於傳記歷史另一個層面的思考,而不是僅侷限在評斷人物上。

網路上有則評論,說《黃金時代》是蕭軍朋友圈對蕭紅的一次殘忍補刀,我對蕭紅、蕭軍的生活與個人了解不深,無法確定補述王德芬為蕭軍生了八個孩子當真是對蕭紅補刀。我對劇本的解讀是,蕭軍不是沒喜歡過蕭紅,然而他也打從心底看不起蕭紅,認為蕭紅後來有那些成就,都是他蕭軍賜與的,連帶與蕭紅分手,蕭軍都認為是蕭紅的損失而不是自己的損失,因此補述王德芬生孩子一事,與其說是蕭軍朋友的回馬槍,還不如說是蕭軍自己的回馬槍,只是這句話出自聶紺弩之口,才顯得是蕭軍黨補刀蕭紅了[1]。從劇本中蕭紅與聶紺弩的對話來看,聶紺弩對蕭紅的關懷並不算客套、真的把蕭紅當朋友,至於實情如何,就得從其他資料探討。

劇本中的蕭軍形象呈現算有點兒正面,網路上搜尋蕭軍的資料來看,蕭軍感覺上沒有劇本裡寫得那麼正面,他有心狠的地方,也有對蕭紅無情殘忍之處,只是劇本中都用隱筆表達,反倒顯得蕭紅太癡迷了。另一個可惜的地方是,蕭紅的文學場域呈現不夠,又一次模糊了蕭紅的形貌。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我反而很喜歡李檣安排劇情先預告蕭紅之死,後面再從小蕭紅的視角回憶往事,如此與《呼蘭河傳》內容相呼應,也說明蕭紅的寫作與自身經歷是多麼緊密結合。劇本似乎有一處時間標示錯誤,027場的年代應該是1931年而非1932年。

讀《黃金時代:電影原創劇本》一書,我不敢保證能多了解蕭紅與她所處的時代,但我確信可以拉近與電影的距離,讓人了解編導的創作脈絡與演員們表演背後的評斷與思緒。


[1]看過一些事情後,我反而不覺得這件事對蕭紅是殘忍補刀,反而映照出蕭軍的殘酷。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生了八個孩子,這中間經歷過多少次性愛,少說有八次,那些沒懷孕的性愛恐怕不計其數。然而發生性關係時女性真的是完全自主想要,還是被動配合,值得疑問。我甚至揣想,蕭軍面對體弱的蕭紅,是不是也是屢屢發生性關係,很少顧及蕭紅的身體狀況;兩人第一次見面聊聊天後就發生性關係,先撇除蕭紅的意願,這怪異的情節總讓我覺得蕭軍是「看到喜歡的就撲上去」,一切都顯示蕭軍對蕭紅的隱晦殘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伴侶分離的原因

買物|AIGLE雨靴使用心得

雨後驕陽不負責任心得(無結局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