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rtist(大藝術家)、Hugo(雨果的冒險):向電影史致敬
※強烈建議還沒看過《大藝術家》、《雨果的冒險》兩部電影的觀眾不要看任何介紹、心得、影評(包含本篇文章),否則會被剝奪許多觀賞樂趣!
電影《大藝術家》(The Artist)講述默片過度到有聲電影所發生的故事。故事走向與情節非常好猜,因此建議觀賞時不要把重點放在劇情,否則容易覺得無趣。
《大藝術家》採用默片形式拍攝,在沒有語言干擾下,觀眾更容易體會電影配樂與畫面的關係,配樂的情緒在強烈放大的狀況下,人的情緒被強烈牽動,聽覺、視覺感受比往常更快速傳達到大腦,反應到身體上。電影中有兩段出現聲效,其一是George想證明默片仍有價值,突然他能聽見所有聲音(狗叫聲、杯子碰撞聲、電話聲),唯獨聽不見自己的聲音,因此感到焦急恐慌,既顯示他的恐懼,也說明默片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另一則是George與Peppy共跳踢踏舞,觀眾能聽見其喘氣聲,緊接著導演、工作人員的聲音充斥耳際,宣告有聲電影已是市場主流,George也順利轉型,踏入新時代。
《大藝術家》對我來說並非法國電影,從故事背景、語言、道具到氛圍,充滿三零年代的舊好萊塢情懷,更像是寄給舊好萊塢的往日情書,與法式風情大相逕庭。這部電影其實是法國人拍的美國片,別被產地給騙了。
說來好玩,《大藝術家》是法國人拍的美國片,《雨果的冒險》(Hugo)則是美國人以法國為背景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再改編成電影,兩部電影創作者國籍與故事背景相互顛倒。影片中的車站一直讓我想起Gare de Lyon、巴黎北站和奧賽美術館,餐館類似之前去的L'Européen餐館,讓人感受到製作團隊對於影片場景設定的用心。
《雨果的冒險》內容稱不上冒險故事,正確說法是一個小男孩在追尋未知事物碰巧挖掘一代電影偉人的故事。編導挺聰明,不一開始點破故事主題,否則不知多少人要棄此片而去。
從故事的大主軸來看,電影先點明人生理念,再向喬治‧梅里耶致敬。雨果極力想修復機器人,一方面他想追憶父子親情的溫暖,一方面想找出機器人的秘密,印證自我能力。雨果對自我存在與自我價值,恰恰是李白的名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小鐘錶師傅用齒輪表達,一如巴黎放射狀的道路,導引川流不息的車輛前往目的地。
因為戰爭,喬治‧梅里耶的心血只能被熔為鞋跟,喀喀喀地被人踩在腳下,抹殺曾有的歡笑;因為戰爭,車站巡警失去健康的身體,他的憤怒威嚇下藏著自卑。雨果的鍥而不捨與哀求,都擊中兩人內心深處最渴望被世人認同、肯定的心境,結局才能皆大歡喜。
同樣向電影過往的輝煌時代致意,《大藝術家》與《雨果的冒險》採用截然不同的途徑。《大藝術家》直接拍攝黑白默片,當中再加入聲效手法,於對仗工整的劇情中增添趣味,讓觀眾直接體會默片的美麗與哀愁;《雨果的冒險》則讓觀眾一窺梅里耶拍攝電影的過程,以局外人的方式感受梅里耶作品中的創意與驚喜。兩部電影均達到電影致意及傳承的目的。
電影《大藝術家》(The Artist)講述默片過度到有聲電影所發生的故事。故事走向與情節非常好猜,因此建議觀賞時不要把重點放在劇情,否則容易覺得無趣。
《大藝術家》採用默片形式拍攝,在沒有語言干擾下,觀眾更容易體會電影配樂與畫面的關係,配樂的情緒在強烈放大的狀況下,人的情緒被強烈牽動,聽覺、視覺感受比往常更快速傳達到大腦,反應到身體上。電影中有兩段出現聲效,其一是George想證明默片仍有價值,突然他能聽見所有聲音(狗叫聲、杯子碰撞聲、電話聲),唯獨聽不見自己的聲音,因此感到焦急恐慌,既顯示他的恐懼,也說明默片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另一則是George與Peppy共跳踢踏舞,觀眾能聽見其喘氣聲,緊接著導演、工作人員的聲音充斥耳際,宣告有聲電影已是市場主流,George也順利轉型,踏入新時代。
《大藝術家》對我來說並非法國電影,從故事背景、語言、道具到氛圍,充滿三零年代的舊好萊塢情懷,更像是寄給舊好萊塢的往日情書,與法式風情大相逕庭。這部電影其實是法國人拍的美國片,別被產地給騙了。
說來好玩,《大藝術家》是法國人拍的美國片,《雨果的冒險》(Hugo)則是美國人以法國為背景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再改編成電影,兩部電影創作者國籍與故事背景相互顛倒。影片中的車站一直讓我想起Gare de Lyon、巴黎北站和奧賽美術館,餐館類似之前去的L'Européen餐館,讓人感受到製作團隊對於影片場景設定的用心。
《雨果的冒險》內容稱不上冒險故事,正確說法是一個小男孩在追尋未知事物碰巧挖掘一代電影偉人的故事。編導挺聰明,不一開始點破故事主題,否則不知多少人要棄此片而去。
從故事的大主軸來看,電影先點明人生理念,再向喬治‧梅里耶致敬。雨果極力想修復機器人,一方面他想追憶父子親情的溫暖,一方面想找出機器人的秘密,印證自我能力。雨果對自我存在與自我價值,恰恰是李白的名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小鐘錶師傅用齒輪表達,一如巴黎放射狀的道路,導引川流不息的車輛前往目的地。
因為戰爭,喬治‧梅里耶的心血只能被熔為鞋跟,喀喀喀地被人踩在腳下,抹殺曾有的歡笑;因為戰爭,車站巡警失去健康的身體,他的憤怒威嚇下藏著自卑。雨果的鍥而不捨與哀求,都擊中兩人內心深處最渴望被世人認同、肯定的心境,結局才能皆大歡喜。
同樣向電影過往的輝煌時代致意,《大藝術家》與《雨果的冒險》採用截然不同的途徑。《大藝術家》直接拍攝黑白默片,當中再加入聲效手法,於對仗工整的劇情中增添趣味,讓觀眾直接體會默片的美麗與哀愁;《雨果的冒險》則讓觀眾一窺梅里耶拍攝電影的過程,以局外人的方式感受梅里耶作品中的創意與驚喜。兩部電影均達到電影致意及傳承的目的。
留言
張貼留言
嗨,留言有時會被被系統歸類在spam中,因此留言完沒看到自己的留言請不要太緊張,我會定期整理留言系統的內容,並讓留言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