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irs of A Geisha(藝伎回憶錄)、我的父親母親觀後筆記

藝伎回憶錄

先論劇情。若不是先讀過一部分的原著,我應該會看不懂。《藝伎》劇情複雜,而寫劇本的人似乎沒有掌握原著核心,以至於整齣劇的轉折、火花不明顯,過於平淡。

二論演員表現。大家都很注意章子怡,對戲份不多的鞏俐和楊紫瓊注意較少。鞏利飾演的初桃是劇中性格最明顯的角色,她將她詮釋得入木三分。章子怡扮演的小百合是個外柔內剛、個性好強的角色,除了一場小百合和恩師豆葉吵架及小百合被豆葉痛罵的戲,我在整齣電影幾乎感覺不到這些特質。楊紫瓊演的豆葉是整部戲中最工於心計、卻隱藏得最巧妙的人。楊紫瓊掌握了這點,且將豆葉演得十分巧妙的好。另外,飾演童年小百合的演員大後壽壽花是一大焦點,如果沒有她前面充滿靈氣的表演,觀眾很難有動力繼續看下去。

三論整體。劇情只抓到大致走向、沒表現出小說的內在精髓,是一大敗筆,但全劇的服飾、化妝等視覺呈現美不勝收;退一步,片中濃得化不開的京都藝伎風情,似乎代表藝伎們被操縱、無法掌握自己人生的無奈。


我的父親母親

看過《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後,回頭看張藝謀轉型前的作品,感覺上比較貼近一般人。

先談一些技術層面的事。片名為《我的父親母親》,沒有直接翻成"My Parents"或"My father and mother",反而譯成"The road home",挺有趣的。直譯的話,風味盡失不說,連大意也只是點到為止。片中「現在」的部份是黑白片,「過去」則彩色的,按《蛻變─章子怡的成長紀實》的內容,是有這樣的意義:「......現實用黑白表現,回憶用彩色表現,現在時候的冰冷現實,與過去時候的美好回憶,形成強烈對比,.....」(p43)如果不知道這樣的安排,很容易產生「前後段刪去,只留回憶的部份就很美了」的想法。事實上,我看的時候就有這念頭。

演員的表現都不錯,自然舒適,當時才考完基測,看的時候不必研究這研究那,只要投入情感即可,觀賞過程心情十分放鬆。章子怡在片中挺可愛的,跑的樣子給人樸實的感受。有過暗戀經驗的人,在看過該片(特別是經歷相似)後,應該都感同身受。招娣為了看心上人一眼,特意跑到路旁等,駱老師經過時又裝成「恰好經過」;跑到舊井打水,看到駱老師要上來,刻意把打上來的水倒回井中,爭取見面的機會......

《我的父親母親》應該是一部─以現在說法來說─有點類似純愛片吧,雖然故事不可能全然發生在現在,但少女為愛的付出與等待,是每個世代都會有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買物|AIGLE雨靴使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