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公共運輸系統

之前已經寫過文章簡單說明新加坡的公車系統,這次發文是想更仔細得描述新加坡的公共運輸系統,並簡單對照台灣的狀況。照片等之後有時間再補上。




公車


1.外型
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種,分別是雙層公車、單層公車跟聯結式公車。聯結式公車外型類似北京的公交車、是比較舊的車型。

2.付費方式
在這邊是以里程數計算決定票價,越遠越貴,因此上、下車時都要刷卡。為了提升大家上下車刷卡的速度,前後門各有兩台刷卡機。或許有人以為在新加坡大家從後門下車刷卡時都不會逃票,我卻曾親眼目睹有些人沒刷卡就下車,不曉得是他有特殊的卡還是其他原因,或者單純逃票。

3.LED面板的功能
我在之前的文章內提到LED面板會報站,之後搭不同路線卻發現那些路線並沒有LED面板報站、駕駛也不會廣播站名,因此搭車時一定要特別注意是否快接近目標站。

4.公車上有路線圖嗎?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在公車上看到路線圖,只看到各式各樣的廣告。

把台灣跟新加坡的公車營運方式比較,個人覺得採用里程數計價、上下車各刷一次票是個不錯的方式,畢竟對台灣的公車業者來說,分段票除了不利營收,最大問題反而是旅客搞不清楚分段區、緩衝區的狀況,常常看到有些旅客不懂為何上車時寫著「上車收票」,已經收一次錢了,下車還要被收一次;有時候司機忘記更改收票燈號,也讓部分在正確收票時點刷票的旅客感到困惑。採用上下車各刷一次票的方式,不論對駕駛或旅客來說都比較容易理解,惟必須注意下車時有些人會逃票,這點有賴另外的控制機制。

台灣的報站功能跟路線圖真的非常貼心,對於首次搭乘該路線或不熟悉站名的旅客來說,既可以減少下錯站的問題,也能提升旅客對路線的熟悉度。



捷運


只搭過一次新加坡捷運,還是跟著別人到處轉車,搞不清楚天南地北,只能簡單概述一下自己觀察到的東西。

新加坡的捷運分成高架式跟地下式,高架式的應該比較舊、地下式的比較新,揣度原因在於月台的安全閘門,高架式的只有蓋一半、地下式的是全罩式。加值時至少要加值星幣10元。

我本來覺得台北捷運後來開通的路線(如松山線、新蘆線)等可能多少有參考新加坡的捷運站,整體色調、建築配置什麼的都有點類似。但仔細回想,之前在大安站轉車時學妹說信義線的大安站站體跟西安的捷運蠻像的,大概後來蓋的捷運站建造時間接近、建築與設計方式類似吧。

在語言方面,新加坡的捷運警語標示跟廣播報站大多是英文、中文、馬來文跟泰米爾文四者兼備。

新加坡的捷運跟台北捷運一樣禁止飲食,不過要注意的是,台北捷運是在閘門前畫一條線,在這條線外可以喝水,但是新加坡捷運是一進到站、還沒刷卡過閘門口進入,就不可以飲食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買物|AIGLE雨靴使用心得